来源:海口晚报
原标题:200万救助金为何遇冷
省医疗救助基金会与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捐款200万元救助海南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项目,自去年11月份开展以来,已有90名2-14岁的贫困患儿获得5000元-15000元的救助金支持,得以顺利手术。然而,却有部分贫困家长,在无钱给孩子治病的情况下,宁愿拖延给孩子看病,也不愿意申请专项救助基金,这到底是为什么?
□本报记者 王玲
蒋才春/画
遇冷 一个月8位家长放弃申请救助
“自2月21日至3月28日,有8位孩子的家长放弃申请救助基金,这些孩子都是5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。”省医疗救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刘红伟介绍,每周五和周日上午是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手术日,每到此时,他都会去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实地考证,如发现因贫困而无法进行手术的患儿,他会在他们申请救助基金以后,给孩子拍照并建立档案。让刘红伟感到不解的是,很多孩子头一天刚建完档案,第二天就突然出院,此后就再也没去办理申请救助基金的相关手续。
有一个老太太,独自陪孙子去省人民医院看病。因为不识字,在刘红伟的帮助下,她艰难地填写完救助基金申请表以后,听说要给她孙子拍照,还要实名登记,突然变得非常紧张。尽管刘红伟一再解释,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,是为了保证每一分救助基金都花到孩子身上,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让社会对公益进行监督,但老人的顾虑还是无法打消。第二天,老人没有办理出院手续,就抱着孙子悄悄离开了医院。
调查 担心公开孩子病情影响未来
在工作日志上,刘红伟详细记录了5月23日他在省人民医院实地走访的情况:“本周有10名患儿做手术,3名放弃申请,还有一个没有领取救助申请表。”在日志里,刘红伟详细记录了病人放弃申请的原因:113房21床患儿孙某某的家长因为十分害怕家访,直接放弃;108房13床黎某某的家长因为担心别人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,要求医疗救助基金会和万科基金会家访人员,不要透漏她的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的消息,如果做不到,她将放弃申请。
4岁的小茹患有动脉导管未闭,4月23日,父母为她申请了医疗救助基金。4月26日,他们却突然要放弃申请,理由是申请救助基金要实名登记,父母担心如果女儿生病的事情被外人知道了,女儿长大以后会嫁不出去。因为凑不到钱,小茹的父母决定暂时拖延为女儿做手术,等凑够钱再说。4月30日,小茹的父母再次联系省医疗救助基金会,他们凑了几天都没凑够2.5万元的手术费,只能继续申请医疗救助基金。最后,小茹获得了8000元的救助金,手术得以顺利进行。
“较轻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用最高为4.5万元,对于贫困家庭来说,这是不小的压力,即便如此,因为害怕孩子生病的事情被外人知道后,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婚嫁和工作,还是有不少家长宁愿拖延给孩子治病,也不接受救助。”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范廉君介绍,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,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省城看病是高度保密的事情,他们从不对外人说是治病,只说是出门走亲戚,所以,很多家长都在孩子手术完后,匆匆忙忙办理出院手续,着急回家。
呼吁 家长正视病情别耽误孩子
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官良介绍,先天性心脏病分严重和较轻两种。目前,对于患有室间隔缺损、房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等轻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,可以采用先进的介入疗法。介入疗法具有不开刀、损伤小、手术时间短、恢复快、无疤痕的特点,且能达到根治效果。
陈官良提醒患者家长,因为可以治愈,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工作、婚姻和生活,希望家长不要贻误孩子的病情。
本文出处:http://szb.hkwb.net/szb/html/2014-05/28/content_17425.htm